每個新生娃兒呱呱墜地時,為人父母的總想給孩兒取個好名字,希望他(她)的未來能夠藉由名字的力量而增色,而其中往往也帶有父母對孩子的期望。

對於一個新生小兒尚且如此,一國之君新建一個朝代之際,如何為自己的新生國家取個好名字,那可就是更講究的一件大事。本書作者張一清教授,從中國象形文字、古文切入,探究每個朝代的名字由來及其寓意,題綱很簡單,但故事頂精彩。看完此書,我做了個小筆記,以後大家談到中國歷朝歷代時,也許能幫大家更了解這些朝代背後的小故事。

夏 ─
在象形文字裡的原意是〔生活在中土的"中國人〕,當然這個中國不是現代國家概念所指的中國。以前的人把後來所謂的中原地區,視為世界中心,因此有"中國"一詞;

商 ─
在象形文字裡意指〔祭祀天地的形式〕“,也藉由這個字引入統治者”替天行道"的觀念。商朝君王有個很大的特色是喜歡用“天干”來取自己的名字,所以商朝帝王裡某甲、某乙、某丙、某丁、…是特別多。

周 ─
原意指〔田地裡種植莊稼〕,進而延伸出周到、周密之意。周朝是個禮法極其繁複之時,雖然孔夫子極其推崇,但我看來實在是繁文縟節。周朝也是中國人開始大量使用玉器的一個時代,連帝王名也偏好用玉字旁的字,直至今日仍有許多玉字旁的字被用在取名號字上。

秦 ─
原意指〔適宜種作物的土壤〕,因為土地富庶加上商鞅變法的成功,讓秦國在戰國時期能夠脫穎而出、一統天下。除了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這些大家熟悉的秦政外,其實〈秦晉之好〉、〈秦鏡高懸〉…等成語都來自這個時代。

漢 ─
原意指古代河流〔漢水〕、加上劉邦的封地在漢中,因而以之為名。後特指〔天上的銀河〕,和上天拉上關係,更具有一種天馬行空的豪雄感。

晉 ─
因先祖起源於三晉地區,因之為名。晉的古字原意為〔兩支箭插在什麼器物上面的樣子〕,有人將箭解為“禾”之意,因此使得晉有兩種意思,其一為與兵器有關、另一為與農作物生長有關,而這正也是兩晉王朝在興兵與屯田兩大國策間奔忙的寫照;

隋 ─ 
原取〔〕,為楊姓先祖發源之地,後楊堅因字義不好而改取名〔隋〕,算是歷史上短命的王朝,但對中國的影響不可謂不深,京杭大運河於今仍在就是一例;

唐 ─
李淵封地,因之以為名,取其〔廣大、虛懷若谷〕之意。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輝煌時代,作者以“唐山”、“唐人街”名號遺留至今作為彰顯其偉大的註解。台灣人常自詡先祖來自“唐山”,但為何不是“清山”、“明山”、“宋山”,非"唐山"不可?  我個人認為,唐山一詞起源自清代初年,當其時漢人意識仍然高漲,誓必不願使用帶有清朝色彩的詞;明代相關之詞也不能用,除非想被拖到東市殺頭;宋代,是個積弱不振的朝代,使用為代名詞,好像有點弱弱的;順著再往前推也就是唐代,看起來是個頂棒的時代,也就用來當做故土的代名詞了。否則,有唐一代,台灣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好像還很淡,哪來唐山一詞? 以上,當然是我個人的隨意猜想。

宋 ─
趙匡胤黃袍加身前曾駐軍於宋州,因以為名;宋,本意有二,其一為〔用樹木建造房屋〕,表安居之意;其二為〔在房屋周圍種植樹木〕;宋代很重要的發明即是活字印刷,也因此技術創造出漢字印刷字體的里程碑─ 宋體字及稍後的仿宋體(台灣、香港地區稱之為明體)。在現今大陸地區,一般書報、雜誌印刷使用宋體,公文書則使用仿宋體,一個字體能夠流傳數百年之久,也算夠嗆的了。

元 ─
原指〔人的頭部〕,引申為“好的開始、守中持正”。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也是第一個不以封地所在命名的王朝。忽必烈當年取《易經》〈乾元〉之義而定國號為大元。

明 ─
因朱元璋出身"日月神教“,且寓意自身為拯救世人的”明王“,同時希望他的王朝能與日、月同輝而定名。

清 ─
通〔〕,為東方日出的顏色,寓意”旭日東升(滿州發源地)“,普照大地,同時以水德克制明朝的火德。

認識每一個朝代的名稱由來,多少也能看出每一個建國者的雄心壯志,只是後世子孫能承其志者幾希欸!好的名字固然有可能帶來好兆頭,然若主其國者無法解決隨著時代更替而衍生出來的新問題,則一個朝代終究會被歷史的巨輪所吞噬,最終成為史冊上的一個片段。茶餘飯後做為談資,供各位朋友參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朝代名 張一清
    全站熱搜

    勤公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