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理財觀念、資訊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人追錢、累死人 」 、 「 錢生錢、嚇死人 」  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句子,相信也是大部份朋友在現今社會上所看到的現象。如果我們是以「財富自由」為理財目標,穩定的被動收入必然是重要的一環,也更能認可「 用錢生錢 」的做法。然而,是什麼樣的機制造就了小資族以人追錢、有錢人用錢生錢的現象?屬於普羅大眾的小資族又該修正哪些理財觀念、採取哪些行動來突破這樣的困境?

小資族的收入來源大部份來自於沒有工作就不會產生的薪水、業務獎金、佣金…等,來自於股息、利息、房租、企業收入、版稅…等被動收入的比例則極低,因此小資族的生活在失去工作後通常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收入不高,小資族的生活支出佔總體支出的絕大比例,畢竟吃、喝、拉、撒、睡是只要身而為人就得基本滿足的條件。當收入開始增加,好不容易在基本生活被滿足後產生了一些餘錢,你猜小資族通常會如何運用這筆餘錢?十之七八的人會開始把這筆錢積攢下來,買名牌包、買名牌衣、買車子、買房子…等被普羅大眾視之為成功象徵的「資產」,小資族往往也以自己能夠擁有這些令人羡慕的資產而沈溺於成功的喜悅裡。

 

投影片1.PNG

可是當我們仔細去看,很容易發現這些象徵成功的資產背後往往伴隨著大額的債務,不論是信用卡、車貸、房貸,而這些債務就形成了另外一個更大的支出出口,於是小資族的成功喜悅往往只出現在購買行為的那一刻,往後面對的卻是得長時間償還債務的壓力。更糟榚的是許多小資族沒能發現這樣的一個負面循環,在固定收入增加後所做的理財行為往往是買更好的車子、換更大的房子,於是車貸、房貸的金額愈來愈大。為了償還更大的債務,只好更努力的工作,於是就陷入了所謂的「 倉鼠跑步 」循環。此時,人就像在滾輪上跑步的倉鼠,只能不斷跑步(工作)前進直至力竭而死那天,因為只要停止跑步(工作),滾輪就會停下,也代表著現有生活的整個幻滅。

文章標籤

勤公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繼承人辦理遺產繼承申報作業流程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一次面臨死亡的機會!
讓往生的人放心、放手放下世間一切,迎向極樂;讓在世子孫可以從容地完成往生者在世間最後該完成的事。公明自身整理網路資訊、加上自己親身經歷的經驗,進而彙整成這份文件。當然,公明希望每個人都不會用到,但那是不切實際的。只希望,當這樣的事情發生時,這份文件能讓大家有所依據、減少當下的煩雜與無力感!

------當不幸已然發生、先完成最重要的一個法律程序!------

文章標籤

勤公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

幾年前父親過世後,我把自己辦理這些繼承申報的經驗寫了下來,原本只打算在親朋好友痛失親人之際,能夠幫上一點忙。後來把它放到部落格上,才發現原來有很多人在遇到此類事件時,真的是亳無頭緒,因為台灣人畢竟還是很忌諱談論身後之事。然而如果這樣一份文件的存在,真的能夠幫上無論是認識的或不認識的朋友們一些忙,那我投入的時間也就值得。

這一篇算是前文 (人生後事的處理流程) 的補充篇,主要是因為現下有很多台灣人在外地經商、工作、旅行,不幸的事情也就自然有可能發生在國外。本文承友人 Elson 的協助,提供其個人切身的經驗,讓我把一些重點摘要下來,提供給有需要的朋友參考。如果有朋友有其它海外地區的類似經驗,而您也願意提供出來給有需要的人參考,歡迎與我聯絡!

親人於海外往生,該怎麼辦?

遇到親人在海外地區死亡,其繼承申報流程和在國內死亡最大的差異,主要在以下事項的辦理有所不同(為了和前文相呼應,以下的項次符號援引前文的標示)。

  • Phase ZERO: 確認被繼承人死亡
  • Step I -1 : 確認被繼承事件的發生 - 辦理被繼承人死亡登記及申請除戶謄本

Phase ZERO: 確認被繼承人死亡

文章標籤

勤公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說來真是巧,七年前的 2009. 3. 19 和朋友們分享了這一篇文章,七年後的同一天又翻到同一篇文章,或許真是有緣吧。

現在的父母聚在一起總免不了抱怨現在養小孩好貴:唸書、學才藝…哪樣不需要用到錢?媒體甚至恐嚇大眾,養一個小孩至大學畢業至少要花個八百一千萬,讓許多年輕人聞之色變,乾脆不生小孩了。

當然也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我的答案一律是養到十八歲、至多不超過二十歲,因為我爸也是這樣養我的!大學以前,凡是唸書需要的,爸爸負責;唸大學以後,請自己賺錢養活自己,開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為人父母者該問自己的是:我的小孩擁有獨立養活自己的能力嗎?我該如何養成小孩的能力,讓那一天來臨時,他們真的能夠養活自己。而不是一天到晚想多存點錢,好應付小孩子以後的教育費。這些錢,還不如好好地規劃用在自己的下半生,讓自己能夠安享晚年吧!
勤公明(2016. 3. 20)

 

勤公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富,大概無人不愛,不同者或僅是程度之異。

可財富該當如何衡量? 

如果財富的單位是 $$,那帝寶豪宅、千萬超跑、華服名包,算不算是財富? 如果財富以 $$ 為單位,那該擁有多少才叫足夠?為何富人身擁百億仍覺不夠?有老榮民僅只百萬積蓄卻深感富足,甚或願意捐出全家行當幫助更弱勢者?

當年初進職場之時,還是個科技人可以當新貴的年代,我總是常聽到前輩說:“如果我有多少、多少錢時....我就要退休了...",可後來他們好像都有一定家財在身,卻也不見半個人離開那號稱屠宰場的職場。於是乎,"到底擁有多少才叫擁有財富”這件事就一直縈縈在我那小小年紀的心中。經過自己幾年親身經驗及"富爸爸、窮爸爸" 的啟發,最後我自己為"財富“做了一個稍微明確一點的操作型定義:

"不親身、全時間工作的情況下、可以維持現有的生活條件多久?“

文章標籤

勤公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