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講的是人如何配合大自然的節氣來進行農作,唯有時節相符方能確保收穫滿滿。天有四時變化、月有陰晴圓缺,那台股會不會也有一定的時節變化?倘若股市真有一定的規律存在,而我們也能確實掌握,是不是可以提高我們在台灣股市中的勝率? 同時,有不少財經雜誌每屆年底就開始倡議 「十月買股,四月賣股」,公明對這個講法也充滿了好奇,想驗證此一說法是否有理?你有沒有相同的疑問?如果有,那就請和公明一起用資料來驗證看看吧。
首先,公明從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網站上,把台股自1999年 1月到 2016/12/23 間每個月收盤的指數整理如下表。
表一、台股加權指數各月份收盤指數
接下來,計算各個月份的漲跌幅度如表二。為了能夠更加容易看出每個月份的漲跌幅大小,公明按漲跌幅做了不同的顏色表示,資料的分類區間如下:
當月上漲以綠色表示,顏色愈深代表漲幅愈大,共分為四群;
1) +0 ~ +150 點;
2) +150 ~ +300 點;
3) +300 ~ +450 點;
4) > +450 點。
當月下跌則以粉紀色表示,顏色愈深代表跌幅愈大,一樣也分為四群;
1) 0 ~ -150 點;
2) -150 ~ -300 點;
3) -300 ~ -450 點;
4) < -450 點。
表二、台股加權指數各月份漲跌幅
不論是從表二上的顏色分佈,或是後半部的數字來看,資料都顯示出台股自1999年到現今的2016年,整體來說年度漲跌幅呈現一個縮小的趨勢,在一年當中的最大單月漲跌幅也逐漸縮小中,此一現象在2009後,尤其明顯。這和台股量能在最近幾年不斷萎縮應是高度相關,畢竟沒有大量資金進出的股市,自然風浪就小些,而我們最擔心的是台股會不會最後成為了一灘留不住大魚的死水?此為後話,日後有時間再和大家分享我的觀察。
為了更便於抓出時節的變化,公明將表二的資料用 Box Plot 的形式把它整理出來。從這張圖中,赫然可以發現 「 每年十月份買台股,隔年四月份賣台股」這句話確實有幾分道理。從中位數來看,每年十月份至隔年三月份都維持在正數,代表每個月往上的機率已至少是 50% 以上,這比起四到九月之間的狀況,顯然是好得多。從散佈的情況來看,除了每年的十二月及一月的變異稍微大一些外,整體來看十月份至三月份的單月變異其實是要比四月份至九月份的單月變異要小得多,也就是說在這幾個月內台股是比較不容易出現暴起暴落的現象、相對穩健。
因為過去近二十年間,台灣加權指數的 baseline 不斷往上墊,純粹只看漲跌大小,怕有失偏頗。為此,公明進一步把每個月的漲跌幅百分比以 Box Plot 來呈現,更明顯地呈現出在十月份至四月份的這一段期間內,獲得正報酬的機率的幅度不比其它六個月差,而下行風險則相對較低的現象。
從歷史資料來看,每年十月份買股、隔年四月份賣股這個說法的確有其依據,這段時間的操作,獲得正報酬的機率相對高、行情相對穩健,投資人相對可以比較放心。每年的十月概略是中秋節後,於是比較合適的說法應該是「秋天選股入手、冬天持有、春天出脫」。那春夏兩季做啥?這兩季適合獵人,而不是稼嫁漢!因為市場變化大,如果眼光精準、出手夠狠、夠準,其實是可以得到相當好的報酬,當然,這需要一顆比較大的心臟來承擔相對比較大的風險。
從 Data 面來看,台股的確有一定的時節變化,雖不能說是百分百的規律,但至少有相當高的規則性。今年的 Q4 剛過,還沒有入手的朋友們還有第一季的機會,在此祝福各位朋友都能投資獲利、笑嘻嘻!
公明
于 2016 Christmas Eve.
留言列表